top of page

土壤、糧食安全、氣候變遷 — 從「千分之四倡議」談起


什麼是千分之四倡議?




千分之四倡議 (4 per 1000 Initiative: Soils for Food Security and Climate) ,於2015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第21次《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》締約國大會 (COP21) 中首次被提出,其目標為「確保農業可以在對抗氣候變遷的過程中發揮其功能」。藉由實施適應在地環境、社會、經濟情況的農業實務,如農業生態學、農林業、保育性農業、景觀管理等,回應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的挑戰。在農業操作上,主要有「避免土壤裸露」、「種植」、「堆肥」、「集水」等途徑。

所謂「千分之四」,是將焦點放在農作物生長之土壤,土壤上層30至40公分的部份當中,若有機碳儲存量以每年千分之四的成長率增加,將得以改善土壤肥沃度、農業生產量,甚至能夠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之上升、協助達成限制平均溫度升高攝氏1.5或2度以內的長期目標。

土壤有機碳小補帖:每年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30%由植物吸收。這些植物死後,被土壤中的細菌、真菌等微生物分解為富含碳素的有機質,此即土壤有機碳。傳統農業透過翻耕、伐林、將作物送往外地,使土壤有機碳不斷流失。

為何要推動千分之四倡議?


目前土壤有很高比例因人類活動而有地力衰退之狀況(FAO的統計為75%),氣候變遷也正加速此退化,然而土壤的肥沃度、有機質含量影響著農業生產的質與量,也影響著保水能力、抵擋沖蝕的能力、當地的生物多樣性。因此,千分之四倡議選擇關注土壤的健康。

千分之四成長率並非規範性的、必須達成的指標,而是指出土壤中有機碳儲量小幅度的增加便能為農業生產、糧食安全與氣候變遷帶來助益,也同時作為各個國家、組織努力的方向。


誰要行動?如何行動?

除了以國家為單位參與外,國際組織、公共資助機構、私人資助機構、農林業組織、研究與訓練單位、公民團體與非政府組織等等角色也可以成為倡議夥伴,如臺灣有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作為研究與訓練單位加入千分之四倡議。申請加入需說明該單位的資訊,以及對千分之四倡議的支持與相關承諾(包含特定的目標、可以投注的資源、達成目標的時間表)。簽署千分之四倡議的夥伴,需透過線上平臺分享其承諾採取之行動、現階段之成果,並參與定期的盤點會議。

千分之四倡議屬多元角色共同推動的倡議計畫,主要有國家與非政府組織共同行動、國際科學與研究合作等兩個發展方向。其中,中央或地方行政機關可以(1)開設課程,使農民或農業顧問了解如何提升土壤中有機質含量;(2)為碳封存發展計畫(此例中為土壤、黃碳)提供經費;(3)發展得以促進土壤永續管理的政策。而農民與食品製造者之組織則可與科學社群、非政府組織合作,以鼓勵、促進永續農業實務推動。


圖片來源:AgFunder News


我們的角色


儘管千分之四倡議的訴求對象是農場與鄉村居民,但生活在都市的我們難道無計可施嗎?其實每個製造廚餘的個人,都握有是否讓廚餘變成有機碳的選擇權,前提是每個社區都有一組方便使用的堆肥箱。

照理來講,我們吃的蔬菜、穀物都應回到原本的土地才能確保土壤的養分循環,但區域分工已經讓這件事難以達成。我們能做的,就是把生活周遭的有機質變成堆肥,並讓他們重新回到土壤,同時減少今日這種「有借無還」的耕種方式,並盡可能在地生產自己的食物,才能讓千分之四倡議真正被落實。



資料來源: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